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详细内容

咸阳非遗丨曹小青:让乾州蛟龙转鼓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时间: 2025-01-10 17:20:41
来源: 咸阳日报
【字体: 打印

乾州蛟龙转鼓是流传于陕西西部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鼓舞,因鼓梆周围绘有蛟龙图案,且击鼓时鼓手绕鼓跳跃转圈而得名。2007年,蛟龙转鼓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随着传承发展,这门古老非遗正迸发出新的生机。

临近春节,正是民间鼓舞表演队最为忙碌的时候。1月6日,在乾县王村镇大王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创奇正带领大家一起排演蛟龙转鼓,在他的指挥下,乐手们举槌亮锣、左旋右转,不断变化着梅花形、一字阵、月牙形等鼓阵。其中,身穿红袄,神采飞扬的鼓手曹小青以其熟稔的动作和阳光的微笑,瞬间抓住众人目光。

“2009年前后,我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做书法辅导员。节假日时,我常帮外公乾州蛟龙转鼓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司东军拍摄照片并协助媒体的采访事宜,经常观看他指挥蛟龙转鼓表演,英姿飒爽,十分震撼。就想着有一天我也要学会,为大家表演。”提起与蛟龙转鼓的缘分,曹小青说。

近水楼台先得月。2009年年底,曹小青跟随乾州蛟龙转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明歌系统学习击鼓、铙、锣等艺术表演技艺。6年过去了,她从一名什么都不会的“小白”成长为一名专业鼓手,全面掌握了乾州蛟龙转鼓人绕鼓转,鼓绕铙转和“蛟龙出海、翻背、入宫”三大乐章。同时,在乾县王村中心小学乾州蛟龙转鼓传习基地、乾州蛟龙转鼓女子鼓舞艺术团当起了教练。

“我这年龄,正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来可以完整地继承乾州蛟龙转鼓这项技艺,二来能把学习到的教授给小学生或其他爱好者。”为促进乾州蛟龙转鼓项目的保护传承,曹小青按照“家族传承+师徒传承+辅导班培训”的传承新模式,利用暑期培训了20余名王村中心小学学生。如今,大部分学员能够独当一面并出色完成一些重大演出任务。

在曹小青的带领下,许多各行各业的妇女也加入到乾州蛟龙转鼓传承队伍中,她们刻苦练习技艺,风霜雨雪从不间断。曹小青参与组建的乾州蛟龙转鼓女子鼓舞艺术团,一次次走进机关、校园、乡村、企业等地,让乾州蛟龙转鼓在保护与利用中发展壮大。

“每个时代都有潮流,每个时代都有特性,不管风吹雨打,蛟龙转鼓的根不动摇。只有用心继承,蛟龙转鼓才会获得持久生命力。”曹小青说。(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